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民乐县团结巷社区:“五心”工作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5:36:00    

团结巷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网格治理为支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坚持问需在一线、谋划在一线、破题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在为辖区居民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切实解决好辖区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初心领航,把稳治理“方向盘”。把“大党委”的建设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实现“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促”工作机制,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主要聚焦居民关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共同协商解决,瞄准社区发展的“弱点”、资源共享的“难点”、网格治理的“盲点”,切实发挥共驻共建单位职能优势,推动共驻共建取得实效,自“大党委”成立以来,凝聚“大党委”力量,用心用情把居民“烦心事”办成“舒心事”,让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细心”服务,办好居民“烦心事”。社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居民身边的愁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建立健全社区精细化服务体系。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精准掌握居民所思所想所盼。针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定期梳理,建立问题台账,并及时协调解决,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回访、协调处理”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贴心”关怀,筑牢民生“幸福线”。民生无小事,社区始终坚持服务导向,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网格化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物业、社会组织等力量,上门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建立特殊群体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上门认证、爱心义诊、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确保特殊群体“时时有人护,事事有人管”。

“耐心”调解,化解邻里“揪心事”。坚持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方协调”为抓手,推动网格化精细治理服务,先后协调解决小区物业管理问题、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居民身边的各种“难点”“堵点”问题,同时大力开展入户走访、敲门看灯、宣传教育、纠纷调解等活动,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大力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有效化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主动从社区治理的“局外人”变为“主人翁”,走出“小家”,营造“大家”。

“齐心”共建,画好治理“同心圆”。深入推进惠民政策落实落细,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楼院现场向辖区居民发放宣传册,宣传讲解临时救助、防养老诈骗、养老保险、医保缴费、就业等惠民政策,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惠及辖区居民。同时,广泛开展文艺汇演、理论宣讲、传递文明·呵护生命等文明实践活动,针对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生活帮扶等扶贫帮困活动,建立“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夯基固本,治在基层。团结巷社区将以“大党委”为纽带,继续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做到“用心、用力、用情”出思路、找资源、聚力量、办实事,解决好辖区居民的实际问题,巩固民生实事“压舱石”,让辖区居民的“幸福底色”更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李浩

作者:展玉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