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场“刀刃向内”的专业调整改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7:10:00    

专业动态调整从过去的两年调整一次到每年调整一次,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实施“以群建院”大改革,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耦合度……“十四五”以来,开封大学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调高”教育服务的精准度,做了一次“刀刃向内”的“手术”。

“‘手术’带来的只是阵痛,但换来了学校的良性发展。这两年,我们学科专业布局迅速调整优化,对市场需求把握得更准了,人才培养的匹配度更高了,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力更强了。”记者在开封大学采访时,校长王德如用“三个更”向记者介绍这次“手术”带来的变化。

从2021年的12个专业学院54个专业,到2025年的9个专业学院38个专业,数量变化背后的逻辑,便是以“产”定专、以“群”建院。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开封大学坚持“服务地方设专业、依托产业建专业、产教融合强专业”的指导思想,依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出台《开封大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开封大学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明确了包括“三率”(第一志愿报考率、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内的“师资条件”“实训条件”“转专业率”“专业相关度”“专业在全省的布局情况”“专业在全省的排名情况”“专业特色和亮点”等指标体系,并依据“对省内布点过多、供给过剩、职业岗位消失,以及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3年低于50%的专业必须淘汰”等动态调整原则,对全校所有专业进行评估。

学校依据评估结果,将专业划分为4个等级:绿牌(重点发展专业)、蓝牌(加强建设专业)、黄牌(限制发展专业)、红牌(停招或缓招专业)。学校重点支持绿牌专业发展,加强蓝牌专业建设,敦促黄牌预警专业整改,停招红牌劣势专业。

“有的专业已经办了几十年了,部分学院刚开始不愿意舍弃,但痛定思痛,还是要努力迈出这一步,面向产业、面向未来,走出‘温水’中的舒适区。”副校长李治说,“总之一句话,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提高我们服务区域经济的精准度。”

专业群的打造也是如此。在专业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学校围绕开封市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和“制造立市”“文旅强市”的应然需求,着力打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群布局,并推动实施“以群建院”大改革——

服务开封“制造立市”需求,合并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为智能制造学院,同时挂牌成立阀门产业学院;服务开封“文旅强市”需求,合并人文学院、旅游学院部分专业为文化与旅游学院……

“有企业过去招聘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时会问‘为什么电子商务专业不在财政经济学院而在旅游学院’,我们总要解释半天。”数字经贸学院院长尤影改革之前在旅游学院任职,采访中,她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个细节。

如今,经过“以群建院”大改革,学院间打破了横向壁垒,专业群的建设将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贯通,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产教融合,形成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样的“尴尬”也不复存在。

“‘以群建院’让两个学院的专业优势得以互补,加快了阀门产业的技术研发与革新,让我们的人才培养也焕发了新的生机!”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鹏向记者介绍,“阀门产业是我们开封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最近好多企业来学校点名要我们的毕业生!”

“调高”了服务的精准度,带来的是喜人的成绩单:近5年,学校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各专业报考热度居高不下,招生计划完成率达100%;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获奖38项;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0.6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度连续5年超95%。从就业地域分布看,近5年毕业生在豫就业占比达71.53%,其中留汴就业人数占比29.82%。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9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张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