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站稳人民立场,推动优质文艺作品直抵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4:38:00    

  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的辩证逻辑,也阐明了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立场。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彩、充盈。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文艺和学术评价体系,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艺两新”,即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是我国文艺工作队伍和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2024年12月28日晚,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指导的西江之约·2024年桂粤“文艺两新”群英会在广西梧州骑楼城启幕。图为活动现场。 中国文联供图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人在审美中形成了自己的意义世界,人们对文艺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作为人与精神共鸣共振的良好媒介,优秀文艺作品能够为精神击节、定位、造型、赋彩,使其深入人心、绵延不断、生生不息。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以及传播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就对文艺从业者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密切关注人民文化新期待、回应审美新需求,切实解决好文艺供给“优不优”、“均不均”和文艺人才“多不多”、“强不强”的问题,持续推动优质文艺作品真正抵达人心,才能积极引领社会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党领导的文艺界群团组织,文联承担着为基层群众输送优质文艺作品的职责使命。近年来,中国文联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聚焦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向人民生活一线集结,深入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等,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文艺资源,积极推动文艺志愿服务机制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结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我们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统筹艺术指导和艺术普及,贯通志愿服务和采风创作,创新渠道方式,下大力气推动优质文艺作品直达基层、长在基层。要适应新媒介新技术发展浪潮,探索运用互联网平台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艺展演展示新机制,实现优秀文艺作品与群众“面对面”、“屏对屏”。要突出“做人的工作”,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努力构建门类齐全、覆盖广泛、衔接有序、梯队递进的新时代文艺人才体系,着力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作为的优秀人才,特别注意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和有效团结凝聚“文艺两新”,从思想艺术等各方面鼓励创新、提倡竞争,搭建平台、助力成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回报人民。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中国文联党组文章《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精彩文艺篇章》

  (策划:魏天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