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深圳报告1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1:17:00    

广东疾控局7月27日通报: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东莞、珠海、河源各3例,江门、阳江、肇庆各2例,清远、深圳、湛江各1例。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专家提醒,基孔肯雅热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传播。呼吁公众:

  • 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 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 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明显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基孔雅热与登革热相似

但关节痛更剧烈、持续更久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蚊)埃及伊蚊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


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这个疾病。

曾经或当前存在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12月)|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


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在体内潜伏期通常为3天至7天(最短1天,最长可达12天),随后可能突然发病,出现典型的“热-疹-痛”三联征:


  •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C+,可能持续1-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即退烧后再次发热。

  • 明显关节疼痛:这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 皮疹: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5天,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



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


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