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劳动节表彰中,一位来自广东农村的90后青年——廖志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用十年青春,将家乡的土特产化橘红从深山推向世界,其背后充满了选择的勇气、坚持的力量和对乡村振兴的深厚情怀。
5月9日,“全国劳模荣回母校华商英才匠造未来”报告会在华商科教集团广州校区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华商杰出校友廖志略回到母校,与师生们分享他从职教学子成长为90后“新农人”的奋斗故事。

深耕化橘红产业十年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廖志略出生于广东化州,一个被誉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的地方。他自幼在化橘红的环绕中长大,记忆里满是长辈在晾晒果皮的场景。2015年,他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是留在繁华都市,还是回到偏远家乡?一句“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非摆脱贫困的家乡”深深触动了他。最终,他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决心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化橘红产业闯出新天地。
大学期间,作为班长的廖志略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他珍惜每一堂课,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积极参与各类实训实践活动。学校完善的实训设施,为他提供了锻炼实操能力的平台。他参与了“营销大赛”,学会了数据思维,创业课程让他懂得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这些知识和技能,成为他日后创业路上的有力武器。
回乡后,廖志略花了两年时间,跟着外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种苗嫁培、果树种植和管理,钻研化橘红的炮制加工。他深知,要想做好产业,必须先成为内行专家。外公布满老茧的双手,不仅教会了他化橘红的种植和炮制技艺,更让他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经过三年努力,他成功带动100多户果农种植化橘红,扩大了化橘红的种植规模。

2017年,廖志略创立了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然而,当时的化橘红产业,面临销售渠道狭窄、技术落后、果农收入不稳定等诸多困境,乡邻对他这个大学生回乡种橘红也不理解。
为了改良化橘红品种,他拜师学艺,与老果农一起钻研,培育出了成活率更高、挂果率更好的优质种苗。针对传统化橘红产品单一、利润薄的问题,他推动药食同源理念的落地,开发了化橘红饮片、代用茶、润喉糖等20余种产品,并与药企合作研发保健药品,使产值提升了5倍。
在销售方面,为了不让果农失望,他四处筹款收购农户的鲜果,到2020年,合作社累计欠款超过500万元。面对巨大的压力,廖志略没有放弃。他开始尝试开拓电商渠道,将网络直播运用到化橘红的销售中。他亲自上阵“带货”,带领农户一起推广化橘红。
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轨。近年来,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他们吸引了超过1.2亿人次对化橘红产业的关注。2021年起,合作社线上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也从2019年的30多亿元增至如今的115亿元,带动了35万从业人员增收。
为了让化橘红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廖志略探索出“合作社+公司+基地+产业协会+村委会+农户”六位一体的多元合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他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1.5万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
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劳模精神的内涵: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勤奋刻苦、善于创新、团结协作。“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俯下身、扎下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产业建在乡村里。当我们让老乡的腰包鼓起来,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推动化橘红获批“药食同源”
2023年,廖志略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他深知,化橘红产业链一直未能完全延伸的关键原因在于未获批“药食同源”。因此,在全国两会上,他积极建言献策。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加快化橘红药食同源物质目录申报,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再次就加快推进化橘红药食同源申报工作发声。终于,在去年8月,化橘红被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为化橘红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全国两会,廖志略带着化橘红产业发展的新期望再次奔赴北京。他建议将化橘红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通过非遗保护推动化橘红文化走向海外。在广东代表团举行的代表小组会议中,他拿出一株含苞待放的化橘红树苗,向与会代表生动介绍了化橘红产业的发展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今,化橘红全市种植面积达13.2万亩,产业年产值超过115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廖志略的合作社里,社员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劳模不是孤军奋战的‘英雄’,而是一群人的‘同路人’。真正的荣誉,是看到家乡变美了,老乡变富了,年轻人的眼睛里有光了。”廖志略说道。
获颁华商首枚英才荣誉奖章
活动现场,华商科教集团董事长廖榕就及其夫人陈练瑛为廖志略颁发“廖榕就陈练瑛伉俪华商英才奖章”,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是华商科教集团颁发的首枚荣誉奖章,编号是001,旨在表彰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华商校友。

华商科教集团董事长廖榕就作总结讲话时表示,廖志略以职教生身份,不仅登上了国家荣誉之巅,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职业教育“知行合一、工学交融”的真谛,这是对华商“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最好诠释,也是全体华商人的骄傲。他鼓励全体师生:“志略校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教育不是人生的备选项,而是成就辉煌的主战场。每一位华商人,都应以此为榜样,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校长卢坤建向廖志略赠送由广汉书院学生李智龙以非遗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作品《马到成功》以及镌刻学校独特印记的“镇尺”。他表示,廖志略的故事体现了学校塑造产业领袖人格、培养创业行为习惯的职教使命。该校实现招生、就业、创业工作一体化构建,对有创业素质、需求的学生,通过系列平台、课程、训练、活动,让其具备初步的实践和技能。他希望师生学习廖志略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懈的创业精神、典范的工匠精神和崇高的劳模精神。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周婧 冯文柳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