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职业教育为 梦想铺路架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04:00    

宋翠茹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跳出传统办学模式的窠臼,走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子,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摇篮”。

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内循环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建设等举措,夯实办学基础;外循环则致力于多方合作的拓展深化,打破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壁垒,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育人生态。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聚焦行业项目、为产业链赋能,进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这种“聚整合、创新、共享、合作”的发展思路,值得全省各地职业院校借鉴。

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同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积极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软硬件支持。有的放矢地统筹好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服务社会的能力,为职业教育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参与,产教融合就能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推进,形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职业教育要随产业升级而“转”,应市场需求而“动”,顺社会发展而“变”。西宁城院生态工程系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聚焦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职业教育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赢得发展先机。当前,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舞台。职业院校应当敏锐捕捉产业变革信号,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真正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孵化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