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4月中旬,春日暖阳包裹着四川巴中的恩阳古镇。古镇北入口旁的青石板路上,风过门口带酒香的“宜恩酒茶馆”引人驻足。“欢迎光临!”服务员迎上前来,一口地道的巴中话,笑容中饱含热情。

宜恩酒茶馆入口。曾业 摄
这间由宜宾市结对帮扶巴中市恩阳区工作队(下称“宜恩工作队”)和恩阳城投集团联手打造的体验馆,占地约500平方米,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展品独具特色:宜宾“千山翠”与恩阳“登科酿”比邻而居,宜宾早茶和恩阳老鹰茶共处一柜,恩阳银耳和宜宾燃面可以装进同一个“诗酒礼盒”。体验馆开业三个月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线上订单辐射至长三角地区。

宜宾、恩阳两地企业签订茶产业合作协议。(受访者供图)
从米仓古道第一镇,到万里长江第一城,透过“宜恩酒茶馆”这扇窗,便能窥见恩阳、宜宾从“舌尖”到“心尖”的精彩故事。
一杯老鹰茶的涅槃
恩阳古镇的土著居民,偏爱“老鹰茶”。这盏茶,他们一喝就是上百年。
一百多年前,被老百姓誉为“喻青天”的云南保山知县喻秉渊挂印请辞,布衣还乡。临走时,喻秉渊有两样东西舍不得:一块御赐的“问心堂”匾额、喝惯了的“老鹰茶”。喻秉渊返乡后,在巴中恩阳耕读传家,老鹰茶树在此扎根并广泛栽种。
“以前都是散装卖,一斤最高只能卖200多元。现在,一盒两斤装的高品质老鹰茶,可以卖到800多元。这种茶有两款包装,在我们这里卖得都很好,新款的已经卖断货了。”捧着老鹰茶礼盒,“宜恩酒茶馆”的服务员喜笑颜开。
同样都是恩阳老鹰茶,“身价”为何截然不同?宜恩工作队招商引资组组长彭燕飞现场解密。“2024年初,我们请来了宜宾的设计师,将巴山红叶元素融入恩阳老鹰茶包装,配上‘千年米仓道,一盏老鹰茶’等富有文化内涵的标语,彻底改变了产品形象。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宜宾茶叶加工技术,升级改造了生产工艺。”

包装升级后的恩阳老鹰茶标价880元。曾业 摄
从彭燕飞的讲解中,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变化始于2024年6月。充分调研恩阳老鹰茶市场后,宜恩工作队引入四川酒茶集团,投资1800万元在恩阳建设标准化生产线,用低温烘焙技术保留茶叶的硒、钙含量,有效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不仅如此,宜恩工作队邀请专家参与新产品研发,指导营销团队开设网上销售渠道,将老鹰茶的故事搬上直播间。如今,“恩阳河·巴山老鹰茶”已进驻伊藤洋华堂等高端商超。
恩阳老鹰茶获得“涅槃重生”,恩阳古镇的茶文化主题民宿,也跟着火了起来。
入住恩阳古镇茶文化主题民宿,游客可体验从采青、摊晾到炒制的完整工艺流程。民宿经营者张慧乐呵呵地说:“政府鼓励我们搞茶旅融合,有了互动体验项目,客人留得住了,文旅产品也卖得好了,游客的单人平均消费,可从300元提升到800元。”
据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恩阳河·巴山老鹰茶”系列产品2024年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茶农增收4.2万元。
一罐银耳羹的突围
走进恩阳食品工业园,巴中工投食品有限公司的“巴山粹”银耳羹加工车间,自动化设备正将配制好的银耳羹送入无菌灌装线。生产线有一项“黑科技”:先罐装,再炖煮,杀菌彻底,且银耳营养不流失,成品的保质期也明显延长了。
银耳产业是巴中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核心发展区不在恩阳区。在宜恩工作队的助力下,恩阳区研发的一罐银耳羹,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了突围——聘请专家研发的先罐装再炖煮“黑科技”,让上述企业成为一匹“黑马”,且在国内银耳羹灌装加工领域一马当先。

企业与专家团队联合研发的罐装银耳新产品。曾业 摄
“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团队的智力支持,除了开发玻璃罐装鲜炖银耳、易拉罐装鲜炖银耳,我们还研发出人参鲜炖银耳、燕窝鲜炖银耳,获得20多项专利。”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公司生产总监罗涛一脸自豪。他告诉记者,生产设备有从德国进口的,也有企业与专家团队合作自主研发的。“宜恩工作队还牵线江南大学帮我们研发配方,让银耳出胶率提升了40%。”
“春节之前,我买了20多件罐装鲜炖银耳,带回宜宾老家走亲戚送礼,没想到很多人吃上瘾了,时不时地托我带货。”宜恩工作队招商引资组组长彭燕飞介绍,去年9月产品上市后,在宜宾的“宜人宜礼”电商平台上,巴山粹银耳羹仅用3个月就卖出50万罐。如今,这罐银耳羹已卖到全国90%的省份,年销售额可达2.7亿元。

罗涛介绍罐装银耳生产线背后的“黑科技”。曾业 摄
“目前的产能,已达到每小时生产1.2万罐,但没有全负荷生产,因为原材料不够。所以我们计划在恩阳建设罐装专用的银耳生产基地。”彭燕飞在走村入户的调研中算过一笔账:如果一位村民承包5个银耳大棚,年收入可达15万元,收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十倍以上。“建基地,可以稳步地、可持续地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也能保证罐装银耳原材料供应,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变‘输血’为‘造血’,因为只有这条产业链实现从0到1的跃升之后,建链、补链、强链才有基础支撑。”
2024年,恩阳区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4000余亩,年产段木银耳100万袋、木屑银耳5000万袋,综合产值达35亿元。在宜恩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恩阳区有了“偷不走”的罐装银耳“黑科技”赋能,壮大银耳产业的信心更足:计划扩大全区种植规模,持续做强以罐装银耳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推动银耳产业向“百亿级”集群迈进。
一个酒茶馆的雄心
夜幕降临,宜恩酒茶馆点亮店招,在恩阳古镇北入口格外显眼。一些跟着“旅游达人”到恩阳古镇品尝“十大碗”的游客,三五成群走进展厅选购酒水,有几款白酒颇受欢迎:与五粮液同年被评为部优产品的“登科酿”,恩阳酒企在五粮液技术团队指导下研发的“千山醉”,还有性价比特别高的“花丛酒”和“魁星楼”。
“‘花丛酒’采用布袋包装,很受文艺青年欢迎,上市半年就卖出3万多瓶。”宜恩工作队招商引资组组长彭燕飞,曾向游客这样推荐这款酒:既有恩阳的千年文脉,又有宜宾的酿造智慧。

采用布袋包装的“花丛酒”样品。曾业 摄
而“登科酿”虽然历史悠久,但市场占有率却惨淡多年,甚至巴中本地人也曾对它不屑一顾。文创酒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现状,见证了宜宾、恩阳两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2024年,五粮液技术团队与恩阳非遗中心合作,将当地特有的“登科”文化与酿酒工艺结合,研发出具有松烟香气的特色米酒。瓶身设计融入文昌阁、魁星点斗等元素,配套开发的AR酒标,可呈现古代科举场景,一经问世便深受欢迎。
“宜恩酒茶馆”展厅内,记录了宜恩工作队的“大事记”:2023年宜宾29名干部入驻恩阳,2024年两地互派127名专业技术人才,2025年“宜恩优品”供应链平台上线。

宜恩酒茶馆内的展厅一角。曾业 摄
“‘宜恩优品’供应链平台由宜宾、恩阳两地国企共建,已整合87家供应商、213款特色产品。”恩阳帮扶队领队邱俊辉介绍,平台创新的“地理标志产品双认证”机制,可确保每件商品都可追溯至原产地。借助这一平台,恩阳的农业产品和道地药材,销售渠道迅速扩宽,传统农产品产销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
推开恩阳的一扇窗,但见恩阳河奔流不息,它终会汇入长江。透过这扇窗,能望见的,还有像恩阳河一样跨越山海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