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业界:让金融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9:44:00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在日前举办的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上,参会嘉宾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予了新的使命。要通过融合数字技术、重构金融生态、优化资源配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会长刘光军表示,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搭建起金融机构、企业、科研院校间沟通合作的桥梁。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探索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保险要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能简单以社会责任、道德标准来衡量,要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适应科技创新特点,提高保险公司投研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参会嘉宾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深化合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领域冷热不均”“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要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监管优化等协同发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认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需以三大保障为基础。首先是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其次是打造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明确技术透明度、数据隐私权等法律边界,防范技术垄断风险。资本市场是链接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是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

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表示,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新质生产力浪潮,不仅表现为科学技术创新性突破、生产要素合理转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也体现在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服务精准提供及风险全面把控上。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趋势,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不断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认为,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务模式,以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的手段,助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在人工智能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解决。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建议,要加快引入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促进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并关注和研究数据资源和数字生产方式的新特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机遇。

“在新技术推动下,金融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化的深刻转型。”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张永会表示,行业发展将呈现传统金融与新质金融并行的新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