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蓝花楹下学反诈,从咱爸妈开始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8:51:00    

蓝花楹开

紫意醉人昆明又美出新高度

老年朋友们

赏花、拍照、跳广场舞

悠闲惬意

但迷人的可不止蓝花楹

还有骗子的种种说辞

我们精选6类老年人高发诈骗类型

请认真看完

也请转给身边每一位长辈朋友

冒充抖音客服:

“你被自动续费了!”

“我们是抖音官方,系统显示你开通了直播会员,每月扣800元。”

“如需取消,请下载‘取消助手’并开启共享操作。”

诈骗解析:骗子以“扣费取消”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涉诈App、开启屏幕共享,直接操作银行转账或控制手机。

为什么盯上老年人?

短视频已成老年人重要社交娱乐工具,却不了解平台规则。一听“要扣钱”,慌了神,就容易被骗子牵着走。

冒充社保局:

“您医保出问题了!”

“我们是医保中心,您账户已过期。”

“你社保账户出现问题需要核查。”

“下载这个‘医保协查’App,我们远程教您处理。”

诈骗解析:这类电话利用“医保、社保”话题引发焦虑,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App、共享屏幕或填写个人信息。最终目的是盗取银行密码、控制手机操作,进而转账。

为什么盯上老年人?

老年人高度依赖医保、养老金,对这类来电更容易紧张和配合,加之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更易被“引导”。

冒充公检法:

“你涉嫌洗钱,要协查账户”

“你身份被冒用涉案,公安已立案,需配合资金清查。”

“请把银行卡里的钱转入‘安全账户’,以示清白。”

诈骗解析:假冒“公安/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常以“保密协查”为由,逼迫受害人离开家人视线,在酒店、网吧接受“远程指导”,一步步把钱转给骗子。

为什么盯上老年人?

老年人受传统权威观念影响强,一听是“警察/法院”,本能服从,尤其是独居或空巢老人,缺乏人商量,更易落入圈套。

刷单返利:

“帮我们点点赞,每单返15元”

“帮网店刷销量,每单返现,简单又安全!”

“做几单积个信任后,可以解锁高返利项目。”

诈骗解析:初期确实返现,引导“尝到甜头”,随后要求垫资、交“保证金”才能继续接任务,越陷越深,最后平台卷款跑路。

为什么盯上老年人?部分退休老人希望“动动手指赚零花”,时间充裕但风险意识不足,面对“小投入大回报”的诱惑,难以识破虚假平台。

网络投资理财:

“稳赚不赔的高回报项目”

“我们是国家支持的项目,回报高、安全快。”

“有保障协议,退休老师都在投,您也别错过。”

诈骗解析:搭建精美App平台,前期小额返利制造信任感,鼓励追加投资。平台一旦吸金到位即跑路。

为什么盯上老年人?部分老人有存款,却缺乏金融知识,不了解“高收益=高风险”,加之对“国家背景”“熟人推荐”较容易相信,容易被骗。

冒充熟人借钱:

“我是你亲戚”

“妈,我手机换号了,别给旧号打了,现在急用钱。”

“我是你老战友的儿子,你不记得啦?叔,救救急。”

诈骗解析:诈骗分子通过盗取或伪造社交账号,模仿语气、照片、关系,用“紧急情况”诱导情绪失控,骗取转账。

为什么盯上老年人?老人往往对人际关系模糊,对晚辈的“求助”心软,不知“视频电话”也可AI合成,误以为真是亲人。

蓝花楹下的防骗口诀

不轻信来电短信

不扫码陌生链接

不透露验证码

不共享手机屏幕

有疑问,立刻报警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父母。愿每一位叔叔阿姨,都在花海中安心生活,避免被骗。

来源 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