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鸡市金台区,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新修道路建成通车,工业园区项目大干快上,“一件事一次办”卓有成效……处处涌动着发展新气象。
近年来,金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聚焦工业升级、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文旅消费、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精准发力,创新实干,一幅幅活力迸发、加速发展、民生改善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在加速描绘。
聚力产业升级 打造新质金台
一段时间以来,金台区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路径,持续加快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一幅动能澎湃、活力竞涌的“金台智造”新图景正逐步成形。
在数字化引领下,金台区工业转型不断提速。合力叉车凭借先进应用场景入选国家级典范,成为智能制造的“排头兵”。全区累计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6户,DCMM贯标认定7户。2024年共18户企业获得市级奖补,4户企业获省级支持,争取专项资金达363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平台聚力赋能。依托秦创原创新港,金台区加快构建“高校+园区+企业”合作通道,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产学研走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科技活动周上,一批智能产品集中亮相,展现产业发展“硬实力”。
“金台区是一片鼓励创新、包容开放的热土。”华煜鼎尊新材料公司创始人李佳说。近年来,金台区构建“梯度培育+精准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加速成长。去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2家省级单项冠军脱颖而出,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实力亮相,45家创新型企业竞相成长。
同时,金台区油气钻采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创建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国重器”纪录片走进本地企业,聚焦高端蜗杆机床,金台制造硬核出圈。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区长王润军表示。未来,金台区将继续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激活发展新动能,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跑出“金台速度”。
聚力项目招商 打造实力金台
金台区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牛鼻子”,以产业链思维谋招商、以营商环境促落地,接连迎来优质项目签约入驻,为城市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期待已久的万达广场马上就要开业了,现在出门的可选择性太多啦!”市民刘女士充满期待地说。备受瞩目的万达广场项目已顺利签约,计划于今年6月盛大开业。这一项目建成投用后,将集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成为金台区首个高能级城市综合体,填补区域高端商业空白。
“之前宝鸡就只有一个悦生活超市,每次想去逛逛都觉得太远,现在金台也有了,感觉特开心!”东岭小区居民李奶奶说道。预计于今年10月开业的宏运悦生活超市项目,目前正加紧筹备落地宝鸡银泰城。
一段时间以来,金台区精准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天诚时代锂电池等51个项目成功签约,钛阳极及消毒设备生产线等15个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开工建设。2024年前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18亿元、省际到位资金18.64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80.6%、74.5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全区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6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71个,获批下达资金2.23亿元。15个总投资30.95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其中金台区职教中心等4个项目获批发债1.92亿元。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财政资金17.03亿元,超时序完成争资任务。西北钛镍新材料等14个重大牵引项目、北绕城高速等4个重大配合保障项目、低空经济实验区等7个重大前期项目扎实推进,全区23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8.7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入库纳统率稳居全市前列。
聚力文旅融合 打造魅力金台
近年来,金台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旅发展格局。
金台区历史资源丰富,北首岭遗址、大唐秦王陵、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等标志性文化遗产得以持续保护利用。其中,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展示民族工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理想共创产业园、玉池公社、唐潮城等地已成为市民近期游乐的网红打卡地。
非遗文化是金台的一张亮丽名片。西府老街整合非遗项目展示、技艺体验、美食品鉴等功能,已汇聚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类非遗项目50余项,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形成较强的人气集聚效应。
同时,金台区主动探索“文旅+消费”路径,持续两年举办银杏音乐节,邀请多位知名音乐人演出,吸引大量年轻群体参与,带动周边住宿、餐饮、零售等业态快速增长,文旅消费氛围不断升温。
为激发市场活力,金台区同步开展“乐购金台”等促消费活动,在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推进“以旧换新”,全区149户企业、342家门店参与,参与度居全市前列,有力推动文旅市场与消费市场协同发展。金台文旅正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为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与便利。
聚力城市建设 打造品质金台
“以前出门人车不分流,带着孩子出门特别操心,而且绿化也不好,现在不仅有专门的停车场,绿化也做得特别好,晚上邻居们都愿意出来走走、聊聊,日子越过越舒心。”家住陈仓园小区的王阿姨高兴地说。金台区坚持“既改面子、更改里子”,已完成多个小区综合改造,惠及上千户居民。目前,龙丰片区、紫汀佳苑2个项目13栋安置楼安装工程全面完成,122个老旧小区改造和85个小区燃气管网更新进度整体过半。
城市交通“微循环”也在不断畅通,曾让群众头疼的断头路,如今正逐一打通。一批城市支路和背街小巷完成贯通,既方便了出行,也提升了整体路网效率。“过去最害怕下雨天,路面坑坑洼洼,现在道路干净又平整,再大的雨都不担心。”四季花城居民李先生点赞不已。
推窗见绿,移步入园。金台区巧用“边角地”“闲置地”,打造了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花坛整洁、绿植丰富,配套座椅、步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公园近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每天吃完饭我都来这里散步,环境好,空气也清新。”家住新福园小区的张奶奶说。
金台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快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与环境品质提升同步前行,努力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环境中,收获无限美好与幸福。
聚力乡村振兴 打造美丽金台
近些年,金台区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在特色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格局不断形成。
走进蟠龙镇,温室大棚错落有致、果蔬郁郁葱葱。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这里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果品和乡村旅游,成为全区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点。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8.4%。金台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为农业提效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建成3.5万亩,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基础条件显著改善,12.5万亩夏粮顺利实现丰产丰收。金台樱桃远近闻名,通过绿色认证后“搭上”电商快车,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眼下正是管护的关键期,果农们忙着修枝、疏果,为今年的丰收做足准备。
擀面皮产业园建设同步加速,加工、电商、冷链等环节有序集成,形成了集聚效应,拓宽了群众家门口就业渠道。“我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收入稳定,照顾一家老小都不耽误。”园区员工王阿姨笑着说。全区新增年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村5个,农民增收动力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人居环境整治也取得积极成效,永利村、林家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示范村,村庄绿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吸引越来越多游客驻足。“村里变漂亮了,农家乐节假日都要排队呢!”村民王大哥笑着说。与此同时,金台区不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全市领先,“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稳固。乡村振兴的步伐坚定踏实,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面正焕发勃勃生机。
聚力民生保障 打造幸福金台
金台区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把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婚俗、教育、就业等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让更多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与温暖。
作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及全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金台区坚持“重登记、崇节俭、树新风”,持续推动婚礼从“重排场”向“重内涵”转变。“我们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婚姻的未来,而不是一场大办特办的婚礼上,这样更有意义。”车家寺村的小静分享了她的婚礼经历。如今,越来越多新人选择简办婚礼、减免彩礼,在节俭中增情义、在朴素中见真心。与此同时,“婚姻家庭暨婚姻文化六进宣讲团”深入社区、村组普及婚姻理念、传递文明风尚,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推动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
在教育方面,金台区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布局,推动教育提质扩容、均衡发展。龙泉中学迁建和职业教育中心项目稳步推进,为缓解入学压力、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深化,通过“强带弱、优帮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流动、管理协同。三迪中学教育集团“总校+分校”模式逐步完善,让更多孩子享有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我们将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合理地流动,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努力实现‘好学校不在远方,优质教育就在身边’的目标。”金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郝伟表示。
金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扩大招才引智覆盖面。依托“春风行动”招聘会、“金台就业”直播带岗等平台,搭建政府、学校、企业协同育才用才通道,吸引众多青年才俊扎根发展。“不仅岗位多,发展机会也多,我准备留下来试一试。”一位刚签约的高校毕业生在招聘现场笑着说。同时,还组团赴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专场引才活动,努力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无论是厂区车间的机器轰鸣,还是社区巷口的欢声笑语,都承载着金台区奔向未来的信心与希望。金台区将继续用实干丈量发展,用行动回应期盼,朝着“产业兴、城市美、民生优、环境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让每一个金台人都能在发展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徐红娟 石星宇)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