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复神鹰西宁公司碳纤维生产线。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600KA(千安)电解铝的第一块铝锭。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600KA(千安)电解铝生产线。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宋翠茹 摄增长6.4%!
4月23日,一季度青海省工业经济数据出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全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今年一季度,青海如何交出这份亮眼成绩单,工业经济增长的背后有哪些要素保障、动能支撑?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从召开的大小会议、发布的各项政策和举措,包括落实“一表一单一图一机制”,创新建立“1+4+10”工作机制,多措并举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挖潜量,传递出信号,彰显着信心,蕴含着解题之道。由此,展现了青海工信系统的干劲、拼劲和韧劲。
优服务 稳运行
如何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青海省工信厅给出的答案是:“入企服务 现场办公”。
2025年开年以来,青海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创新建立了“1+4+10”工作机制,以“入企服务 现场办公”行动为主线,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尤其是,39位省级领导逐一对接联系39户重点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企业问题诉求,深入一线、专题研究,抓跟踪、抓落实,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高位推动的服务机制取得成效。截至目前,省内17户企业反馈意见建议60条,均已分拨转办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落实,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市场、做强产业。
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不仅直接拉动了当前工业经济增长,更通过产业链协同和技术溢出效应,为青海省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眼下正是施工“黄金期”。4月21日,在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600kA(千安)超大型电解槽生产线项目(下称:600KA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机器轰鸣、焊花闪烁,上千名建设者坚守一线,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
“目前,600KA项目一段已于2024年12月26日通电投产,预计整个项目将于今年7月全部实施通电投产。项目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废气、废渣处理技术,以及水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项目部副经理蔡永祥说。
据蔡永祥介绍,600KA项目选用的节能型SY600预焙阳极电解槽,代表着目前铝电解槽最先进技术,是我国电解铝行业高效、节能、低污染的最新槽型。该项目的通电投产对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青海工信系统不断完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持续狠抓穿透调度,分领域召开5次全省工业运行专题调度会,深入重点地区现场调度,协调解决企业运力、用气、用电、融资诉求,并按槽调度电解铝企业,推迟检修时序,确保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发挥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铁路运输货运量676.1万吨,天然气消费量15.3亿立方米(直供工业用气2.7亿立方米),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27户工业企业达成30.6亿元意向信贷合作。同时,在攻坚100个新增长点项目(含拟入规企业)、100户重点监测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省、市州、县区三级包联企业服务机制,掌握企业诉求、建立问题清单、着力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全省工信系统累计深入324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360余次,收集问题建议212条,协调解决87条,转办分拨125条,全力支持企业稳产达产。
“援企助企是一场‘及时雨’,坚定了我们扎根青海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现在,这已是不少青海企业家的共识,在他们眼中,不管是倾听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问题、提供精准服务,还是用政策、资金,青海省工信系统都意在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最优服务、最大支撑、最强保障。
强招商 促投资
今日青海,正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成为新兴产业投资的热土。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在稳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青海省的投资布局,不仅改写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格局,更成为助推青海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4月22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下称:中复神鹰西宁公司)碳化生产车间内看到,整洁的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在这里,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正经历一场“蜕变之旅”。
中复神鹰西宁公司碳丝分厂副厂长汪荣向记者介绍,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原丝要经过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上百道工序,颜色从浅黄渐变为黑亮,最终成为直径仅头发丝十分之一的高性能碳纤维。这种“黑色黄金”比重不足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10倍,可以应用于低空经济、体育器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是国家安全和尖端科技的关键材料。
“目前,企业生产稳定,工艺成熟,突破了高原气候对碳纤维生产的影响,十条碳化线满负荷生产,在行业中处于一线梯队。”汪荣的言语中透出自豪。
落户在青海、创业在青海、收获在青海,已成为不少企业,以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共识。
今年2月,全省“新春第一会”全省促就业促发展促团结招商引资大会开篇定调,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引资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青海省工信厅围绕优势资源,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规划方案——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动力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相关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推进全方位招商,借助产业援助、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省部共建等机制,结合产业链招商图谱,锚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等央企、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重点项目,强化协调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力争年内落地建设一批项目,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围绕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产业“四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大力招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绿色算力、高原康养、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项目,着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据青海省工信厅统计,一季度,全省各市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6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1个,签约金额1080.7亿元。
促转型 育主体
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工业转型已成为青海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先机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青海越来越多的地区、企业加速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依托全省清洁能源优势,率先打造全国领先的绿电铝基地,加速形成铝加工全产业链闭环,为全省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以创新加码绿色工厂发展,通过升级设备、改进制造工艺,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逐渐实现向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绿色生产转变。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成荣指着几台大型设备说,这几年,我们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了环保措施,并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比如进行余热利用改造、高效智能控制改造等。这些设备都实现了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产能,整体核算下来,一条生产线一年就能节省30余万元。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在转型发展中紧紧锁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据介绍,该企业的“辊道窑余热利用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针对公司高耗能工段—煅烧工段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利用辊道窑余热对氢氧化铝进行预干燥,预干燥后的氢氧化铝再经过1300℃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铝,将两次煅烧改为一次煅烧,这样既可以减少设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一举多得。
如今,青海聚焦聚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传统产业“老树发青枝”的同时,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培育并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数字化、绿色化、精细化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在绿色算力领域的创新探索。作为全国第一个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的省份,青海立足高原资源能源优势,以绿电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这种将能源优势转化为数字优势的发展路径,展现了青海工业转型的前瞻性思维。
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是经济运行的“细胞”,经营主体体量大、潜力足、韧性强,经济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记者从青海省工信厅获悉,2025年第一批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含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项目申报中最高补助可达500万元。
第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引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创业创新载体建设等项目,同时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激励企业发展。青海省工信厅将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引导撬动作用,聚焦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
同时,青海省工信厅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牵头督导各地区、部分央企、国企等做好拖欠企业账款清欠工作。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优化了营商环境。
6.4%,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青海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含绿量”到“含金量”跃升,为此,我们还需凝聚起稳运行促生产,抓招商扩投资,拼经济促发展的澎湃力量,努力让工业“开门红”变“全年红”。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28日 第7版:经 济)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