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8月15日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8 08:17:38    

历史上的8月15日

主要事件:

1:1878年8月15日——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

2:1911年8月15日——俄国支持外蒙独立

3: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5:1956年8月15日——台湾空军少校黄纲存驾机回大陆

1878年8月15日——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

在144年前的今天,1878年8月15日(农历1878年7月17日),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邮政通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有组织的邮驿通信。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近代邮政技术传入中国。侵略者控制下的中国海关先是兼营邮务,继而于1878年开办了海关所属的邮政局,随即公开营业并发行邮票。我国第一套邮票“蟠龙”图邮票,就是1878年8月15日发行的,距今已有144年的历史。

当时为发行第一套邮票,设计了多种图案,如“万年有象”、“六和宝塔”、“飞龙图”、“龙凤戏珠”、“双龙争珠”等。结果“云龙”图案被选中。这套邮票被人们称为“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为普通邮票,全套共3枚,图案相同。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龙的正前方是一颗夜明珠。邮票上边框内为英文“中国”字样(CHINA),下边框内为几分银的英译文字。上角是“大清”字样,下角为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面值。右边框印有“邮政局”,左边框为“ 分银”字样。邮票面值用海关纹银表示,绿色为一分银,红色为三分银,黄色为五分银,三种齿孔几乎都是十二度半。大龙邮票的印数估计有200多万枚。历经沧桑之后,存世稀少,身价倍增,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每套邮票最高售价已达数千元。

“大龙”作为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在中国邮政史和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诞生被国内外有关人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1911年8月15日——俄国支持外蒙独立

在111年前的今天,1911年8月15日(农历1911年闰6月21日),俄国支持外蒙独立。

1911年8月15日,蒙古代表团抵达彼得堡,代表全蒙王公之 意要求沙皇的“保护”。沙皇“当作宫廷贵客招待”。沙俄各部 大臣向他们保证支持外蒙的“独立”。

17日,沙俄首相主持远东 问题特别会议,认为“中国在蒙古拟实行新政,……尤其在紧靠 近我国领土的地区,中国军队的大量出现,不能不使我们忧虑”。 因此,蒙古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支持蒙人反对上述中国政府计 划的愿望完全符合我国利益”。

28日,沙俄驻华公使廓索维茨即照会清外务部,声称清在外 蒙的政策“于两国邦交显示危险现象,致使俄国于疆界上不能不 筹必要之保护”,“库伦与本国边境接近,中国应念中俄睦谊, 将上项新政,即日停办,以释蒙人疑惧,否则,俄国不能漠视”。 同时,沙俄派步骑兵800余名由恰克图南下进驻库伦,迫使清政 府停办“新政”。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

在108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15日(农历1914年6月24日),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8月15日开始通航。从16世纪有关在中美洲开凿运河主张的提出,到1914年美国把运河凿成通航,前后经过了300多年。由于巴拿马运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意义,帝国主义都曾企图占有对运河的控制权。1878年,法国人捷足先登,从哥伦比亚取得了运河的开凿权,并于1883年开始动工。工程虽然先后进行了10多年,但到1889年因财政和技术困难而停工。1902年,美国收买了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的全部权利。美国从1904年继续施工,到1914年完成。

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纽约和旧金山之间缩短了7800多海里,给美国的军事侵略和对外贸易,特别是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和扩张,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经济上,美国通过这条运河取得巨额利润。从1960—1970年十年中,所得的通航费就达7.57亿美元,这还不算美国船只由于通过运河缩短航程而节约的50多亿美元,以及美国从运河其他方面得到的巨大好处。而美国付给巴拿马的运河租金却很少,由于巴拿马人民的斗争,虽经几次增加,然而每年只不过193万美元。与此同时,在运河的修凿过程中,巴拿马人民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约有7万多工人死在工程中。因此,当时有人曾把巴拿马运河的河岸称之为“死亡的河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代表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956年8月15日——台湾空军少校黄纲存驾机回大陆

在66年前的今天,1956年8月15日(农历1956年7月10日),台湾空军少校黄纲存驾机回大陆。

在国民党军队中一直干了十九年,由士兵升到空军少校的蒋 军人员黄纲存,驾驶飞机由台湾起义归来,在北京受到各界代表 九百多人的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给他八千元奖 金。

黄纲存是台湾空军军官学校的少校教官。他在8月15日由台 湾冈山机场驾驶AT-6型高级教练机起义飞回祖国大陆,在福建省 某地安全降落。黄纲存起义归来后,曾先后到福州、上海等地参 观游览。

黄纲存在1937年就到国民党军队里当兵,1944年曾被送 往美国受一年的空军训练,1949年全国大陆解放前夕去了台湾。 在这次起义归来前的十九年中,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国民党军队。在欢迎大会上,这位起义归来的国民党空军少校说,从福建 到北京,一个多月来,他在祖国各地都受到祖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和接待,他感激的心情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他说,他在台湾报 纸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中国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号召的片断, 使他知道祖国政府和人民都没有忘记他们这一群走错了路的人, 而在美国控制下过着屈辱生活的国民党军队人员,也需要祖国的 谅解和爱护。因此他尽管有妻子儿女在台湾,但仍忍受着与妻儿 暂时分别的痛苦,毅然冒险飞回祖国大陆。

黄纲存在会上愤怒地 控诉美国军人在台湾横行霸道,列举了许多美军侮辱台湾妇女的 事实,激起了到会人们的愤慨。欢迎大会由总政治部代表张样桢少将主持。张梓桢在会上说, 在北京、广州、福建、云南,今年举行过不少这样的欢迎会。归 来的蒋军官兵有的是驾飞机、开汽船甚至扶着木盆、汽车胎、篮 球等游水归来的,也有从美国经过日本、香港等地回来的。蒋军 陆、海、空军都有人回到大陆来,他们都己和家人团聚,并且获 得了妥善的安置。

相关文章